《诗篇》34篇背景介绍
2019-10-13


今天我们先来花一些时间把当时的背景学习一下。

《诗篇》第34篇的标题,清楚地交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:“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,被他赶出去,就作这诗。”

对于大卫装傻这一事件,我们可以在《撒母耳记上》中找到对应的记载,见撒母耳记上21章10节至22章1节 [如果要更好地了解大卫逃跑的背景,建议从撒母耳记上20章1节开始读]。

 扫罗是以色列国的第一任国王,大卫当时是他的一位得力帮手。扫罗开始对大卫很欣赏,因为大卫不对他构成任何威胁,还能帮他的忙。但是,大卫杀死歌利亚并大胜非利士人后,众百姓称赞大卫胜于扫罗,说,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”。从那时起,扫罗对大卫的眼光就变了,视大卫为潜在的威胁。

《撒母耳记上》15章,因着扫罗的悖逆,撒母耳告诉扫罗耶和华将把王位赐给比他更好的人。扫罗心里自然是时时提防会和他争夺王位的人。可是,神的拣选和安排,岂是靠人的小伎俩能够改变的?

当时撒母耳已经隐秘地膏了大卫(《撒母耳记上》16:6-13),但大卫并没有要抢扫罗王位的想法,而是扫罗自己小心眼,嫉妒并提防大卫。在《撒母耳记上》20:31,扫罗对他儿子约拿单说:“耶西的儿子若在世间活着,你和你的国位必站立不住!” 大卫是耶西的小儿子。

在《撒母耳记上》18章,扫罗将他的女儿嫁给大卫,所以大卫是他的女婿。当然这里面又有一些典故,扫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耍了大卫,但神和大卫同在(见《撒母耳记上》18章17-29节)。

最初,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替大卫说好话,扫罗还能听劝。到了《撒母耳记上》第20章的时候,扫罗已经决意要杀死大卫,大卫也强烈的感受到了这种危险。

扫罗是以色列国的第一位王。本来他可以好好做一个王,但后来完全被追杀大卫这件事占据了他的心。以至他的儿子约拿单(扫罗想要把王位传给他)、女儿(米甲,大卫的妻子)都喜爱大卫而与扫罗离心,反而帮助大卫逃跑。扫罗的失败是何等可悲!  


为了躲避扫罗的追杀,大卫先是逃到了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那里,临时躲了一下。在那里,他说是王差他来办一件比较私密的事情。在逃亡的过程中,大卫饿着肚子,到了祭司那里不得已吃了陈设饼。

最近教会地讲道在讲《马可福音》,其中2:25-26讲到大卫吃陈设饼的事情,就是《撒母耳记上》21章6节的事情。

《 马可福音》2:25-26

耶稣对他们说:“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,缺乏饥饿之时所作的事,你们没有念过吗?他当亚比亚他作大祭司的时候,怎样进了神的殿,吃了陈设饼,又给跟从他的人吃。这饼除了祭司以外,人都不可吃。”  


躲在祭司那里毕竟不是长远之计,所以大卫决定隐姓埋名,“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”,这里是远离扫罗之权势范围的非利士城邦。虽然非利士与以色列世代为仇,但非利士人不会随意伤害入境的无辜的以色列人。因此,大卫计划以普通以色列人的身份藏身于迦特。可是,抵达该城不久,迦特王的臣仆就认出他是“以色列国王大卫”,这不正是不久前击溃非利士军队的“敌人”的领袖吗?

其实大卫不是王。但是,老百姓都说“扫罗杀死千千,大卫杀死万万”,大卫的名气可能比扫罗还要大。

想想当时大卫所处的情况,暴露真实身份之后,他非常危险。大卫担心遭到非利士人的报复,所以“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,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,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,使唾沫流在胡子上”。大卫的举动引来迦特王的反感,所以令其臣仆将之驱逐。于是,“大卫就离开那里,逃到亚杜兰洞”。  


另外补一句,扫罗对挪伯祭司亚希米勒非常残忍。在《撒母耳记上》22章9-19节,有人向扫罗告密说亚希米勒给大卫食物,并给他刀,结果扫罗把亚希米勒全家杀死。其实亚希米勒在这件事情中是完全无辜的,他只当大卫是受扫罗的差遣来办事。

扫罗如此残忍,大卫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断然是不会有生存机会的。所以,大卫的处境十分艰难和危险。

《撒母耳记上》23章24章记载的后面的故事也很精彩,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。


对于大卫装傻这件事情本身,《撒母耳记上》与《诗篇》的叙述没有差异,但其中在一个细节上有点出入,其焦点是对迦特王的称呼。《诗篇》34篇的诗题中说”大卫在亚比米勒面前装疯“,而《撒母耳记上》21章中称大卫“逃到迦特王亚吉那里”。对此,解经家有不同的解释。有人认为迦特王有两个名字,亚比米勒和亚吉。不少解经家认为“亚比米勒”是迦特人对君王这个职位的称呼,有如埃及人称君王为“法老”,罗马人称君王为“凯撒”,中国人称君王为“皇帝”。而“亚吉”则是迦特王的名字。


主要参考资料:

庄亚伦撒母耳记上讲座系列

“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”——《诗篇》第34篇浅析


上一页 || 诗篇 || 读经笔记 || 下一页


© Copyright by 远方的羊 yuanfangdeyang@gmai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