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罗的心意(下) - 《罗马书》1:8-15
2020-1-11


【《罗马书》1:8-15经文】

8 第一,我靠着耶稣基督,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神,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。 9 我在他儿子福音上,用心灵所事奉的神,可以见证我怎样不住地提到你们; 10 在祷告之间常常恳求,或者照神的旨意,终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们那里去。 11 因为我切切地想见你们,要把些属灵的恩赐分给你们,使你们可以坚固。 12 这样我在你们中间,因你与我彼此的信心,就可以同得安慰。 13 弟兄们,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,我屡次定意往你们那里去,要在你们中间得些果子,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样;只是到如今仍有阻隔。 14 无论是希利尼人、化外人、聪明人、愚拙人,我都欠他们的债。 15 所以情愿尽我的力量,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。

保罗想念去罗马的第二个目的是对未信的人传福音。

保罗被召成为外邦人的使徒(参见《罗马书》11:13)。在1:15,保罗希望“将福音也传给你们在罗马的人”。

外邦人,指的是犹太人以外的人,因为在旧约里,只有犹太人是神的选民,而外邦人是与神的救恩没有关系的。保罗在《以弗所书》2:11-13这样说:

11 所以你们应当记念,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,是称为没受割礼的,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。12 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,在以色列国民以外,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。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,没有神。13 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,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,靠着他的血,已经得亲近了。

保罗蒙召成为使徒之后,开启了共计长达10年的三次旅行布道,在小亚细亚和马其顿等外邦人的地方建立起很多教会。

在14节,保罗用希利尼人(也翻译成希腊人)、化外人、聪明人、愚拙人来作为外邦人的总称,强调各种各样的外邦人都包含在内。这里,希利尼人(Greeks)和聪明人(wise)指的是有文化之外邦人,而化外人(barbarians)和愚拙人(foolish)指的是没有文化的外邦人。

在保罗的时代,罗马帝国的版图很大,而罗马帝国在相当程度继承了希腊文化,希腊语成为罗马帝国的通用语。这样,希腊人称不懂希腊语的人为化外人(文化之外),这是当时从希腊来的的称呼,主要强调的是语言不同,并不表示贬义。根据维基百科介绍,Barbarian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βάρβαρος,可以指相对于希腊的“东方人”或“外邦人”,所以将这一称谓看成为对“未开化的部落和民族”的称呼是一个谬误。保罗在《哥林多前书》14:11论到方言时说:“我若不明白那声音的意思,这说话的人必以我为化外之人,我也以他为化外之人。”这里化外之人显然就是说方言的人和不懂方言的人互相不通而已。

所以,保罗在这里列出这四种人,是强调无论你讲什么语言,无论你的受教育程度或深或浅,你都需要福音,也都是保罗传福音的对象。就像唐崇荣牧师说的:“这里提到的四种人,已将全世界的人都包括进去了,而保罗说他欠他们的债。”

保罗强调,对所有这些外邦人,“我都欠他们的债”。所以,保罗急着要去罗马,是要还福音债。保罗以前逼迫基督徒,但耶稣基督拣选他,成为对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。保罗在《哥林多前书》9:16说:“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,因为我是不得已的;若不传福音,我便有祸了。”所以,他情愿尽其力量,在各地传福音,也愿意将福音传给在罗马的人。几年后,保罗去罗马受审并被监禁,无论他在监内还是监外,他都竭力传讲福音,并留下多卷书信。

唐崇荣牧师说:“惟有在爱神、爱人及传福音这三件事上,不断追求补足亏欠的人,才是有美好灵性的人。”每一个基督徒、每一个教会,都应该有欠福音债的认识。

~

保罗在13节提到,“到如今仍有阻隔。”阻隔他去罗马的一种可能是主后49年的罗尼皇帝克劳第(或译为革老丢,主后41-54年在位)颁发诏谕,将犹太人赶出罗马。《使徒行传》18章记载了保罗在会堂认识亚居拉和百基拉夫妇,他们因为罗马皇帝克劳第赶逐犹太人而离开罗马。有关驱逐犹太人的背景,《革老丢驱逐所有罗马城的犹太人出境的前因后果》一文有比较详细的介绍。


主要参考资料:

寇紹涵:《罗马书第一章》(Youtube)

唐崇荣:《传福音者的心志

吴伟庆:《我都欠他们的债 罗马书1章14-16节

维基百科:Barbarian

维基百科:蛮族


上一页 || 罗马书 || 读经笔记 || 下一页


© Copyright by 远方的羊 yuanfangdeyang@gmai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